北京大學深圳研究院信息化容災
2001年1月,北京大學與深圳市人民政府籤署《合作創辦北京大學深圳校區協議書》,共同創辦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。經過十四年發展,深圳研究生院依託北大、立足深圳,逐步成爲扎根深圳的北京大學研究型國際化校區,北京大學創建世界一流大學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發展原則和辦學理念
秉承北京大學“愛國、進步、民主、科學”的光榮傳統;“思想自由,兼容並包”的學術精神,“勤奮、嚴謹、求實、創新”的優良學風,融合深圳創新、創業,不斷改革的城市文化,逐步形成了深研院的辦學原則、方針和培養目標:
發展原則:與校本部差異化發展,學科互補;面向深圳,服務廣東,輻射華南,爲地方經濟發展服務
辦學方針:前沿領域、交叉學科、應用學術、 國際標準
培養目標:專業知識、綜合素質、國際視野、社會責任
學生情況
現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2899人,其中碩士研究生2663人,博士研究生236人;在校留學生105名,留學生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。2002-2015年,累計招收全日制研究生10010人,含博士研究生599人,碩士研究生9411人。
師資隊伍
現有教職工543人,其中全職教師198人,全職教師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、國家“千人計劃”5人、“長江學者”2人、“鵬城學者”17人。作爲深圳研究生院師資隊伍的重要補充,114名校本部教師參與深圳研究生院的教學工作。深圳研究生院另有博士後研究人員61人。
國際化是深圳研究生院師資隊伍的重要特徵,198名全職教師中有外國專家61人、留學歸國人71人。青年教師也絕大多數擁有哈佛大學、麻省理工、斯坦福大學、加州大學、康奈爾大學等世界一流大學的教育背景。
學科建設
依託北京大學學科優勢,結合深圳的區位優勢,深圳研究生院以“前沿領域、交叉學科、應用學術、國際標準”爲辦學方針,加強學科建設。現有信息工程學院、化學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學院、環境與能源學院、城市規劃與設計學院、新材料學院、匯豐商學院、國際法學院以及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等八個學院,學科專業涉及信息科學與技術、電子與通訊技術、化學生物學、環境科學、環境與能源、城市與區域規劃、景觀設計學、社會學、心理學、新聞傳播、金融、經濟、管理、法律等領域。
科學研究
2015年,深圳研究生院科研經費1.8億元,其中縱向課題經費收入達到1.28億元,縱向經費與橫向經費比例超過7:3。2011——2015年,深圳研究生院累計發表論文2170篇,其中SCI、 EI、 SSCI索引1536篇,出版專著47部,承擔科研項目1050項 ,累計科研經費約7.7億元,申請專利428項, 人均科研經費130萬元。
問題與挑戰
北大深圳研究生院信息化面對整個學院內部的課件、郵件、文件、OA、科研數據、計算數據等,學院的管理均基於信息化平臺之上,所以信息化平臺的穩定性對北大深圳研究生院現在、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。
目前北大深圳研究生院由大量的服務器組成,約60臺傳統的物理服務器,及一組基於DELL傳統及刀片式架構組成的VMWARE平臺,核心的數據存放於一臺DELL磁盤陣列中,對於零散的文件數據由兩臺威聯通的NAS產品進行保存,整體信息化通過VERITAS備份軟件進行保護,綜觀整個信息化架構,認爲北大深圳研究生院現有的信息化架構抵御風險的能力較弱,但依據北大深圳研究生院的現狀太未來的發展,還需要進一步加強。
經過嚴格的測試與評估,校方最終選擇部署了Datapp-CDP解決方案。Datapp-CDP爲用戶提供了一個先進的統一存儲虛擬化平臺,在此之上提供高可用及高性能的生產數據訪問能力、跨越南北校區的數據容災,以及多歷史版本的分鍾級快速數據恢復能力。
統一的虛擬化存儲平臺,打破硬件限制
利用Datapp-CDP的虛擬化功能,可以將不同廠商、不同接口的磁盤陣列整合爲一個邏輯資源池,用戶可以按需靈活調撥資源,配合高可用性和高性能的數據存取,最大化資源利用率,從而消除了異構存儲的兼容性問題,保護了用戶的既有投資。
北大深圳研究生院信息化解決方案
北京大學深圳研究院信息化建設收益
1) 在任意服務器軟、硬件故障導致業務停機時,可以在5分鍾內業務重新恢復;
2) 任意數據誤刪、誤改、格式化、文件系統損壞等數據丟失,可以在3分鍾內找回數據
3) 實時、定時、制定帶寬、增量閾值等保護策略,確保資源的優化利用,任意策略下應用服務器CPU內存及硬盤的I/O佔用率約爲“0”,;
4) 旁路且支持斷點續傳的功能,不影響信息化的正常運行;
5) 支持FCiSCSI環境的保護,支持AIX
6) 支持基於整機、邏輯卷、目彔文件模式的保護(可選擇);
7) 快速拉起和演練功能,可以在容災機上進行測試補丁,測試程序,一旦生產系統發生故障,容災演練的過程,即爲業務恢復過程。
8) 支持本地機房在存儲服務器交換機故障下的整體業務恢復(P2P、P2V、V2V)